#健康星选计划#
声明: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,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。
夏天到了,防晒成了大家关心的话题。不少人精心做好防晒,结果还是被晒黑晒伤,或者皮肤出现各种问题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其实,关键在于没选对适合自己的防晒霜。今天咱们就好好聊聊怎么挑防晒,帮大家告别选错防晒的烦恼。
按肤质挑选防晒霜
皮肤就像人一样,各有特点,对防晒的需求也不一样。
油性皮肤:清爽控油是关键
油性皮肤的朋友应该都有这样的感受,脸上总是油光满面,毛孔粗大,还容易长痘痘。这是因为油性皮肤的皮脂腺太活跃,分泌的油脂多,角质层含水量低。这类肤质选防晒,清爽控油是关键。碧柔水活防晒系列就很不错,它是化学防晒,质地特别轻盈,就像水一样,涂在脸上很快就成膜了,一点都不油腻。
要是担心化学防晒成分,资生堂新艳阳夏防晒乳是个好选择,它是物化结合型防晒,防晒力强,肤感清爽,防水防汗效果也好,很适合户外活动时用。还有薇姿清透防晒喷雾,无油配方,不用担心堵塞毛孔,补涂也方便。
我有个朋友就是油性皮肤,之前用了质地厚重的防晒,脸上油光更严重了,还长了不少痘痘,后来换了轻薄控油的化学防晒,情况就好多了。
干性皮肤:保湿滋润很重要
干性皮肤的小伙伴,皮肤常常干燥缺水,缺乏光泽和弹性,还容易脱屑、长皱纹。这是因为干性皮肤的皮脂腺分泌功能不太活跃,角质层含水量低。所以选防晒的时候,保湿滋润很重要。
安耐晒小金瓶就含有透明质酸等保湿成分,既能防晒又能补水,在皮肤上形成一层滋润的保护膜。雪花秀滋晶防晒霜也不错,添加了植物精华和维生素,防晒的同时还能滋养肌肤,让皮肤变得水润有光泽。
我另一个朋友是干性皮肤,以前用的防晒不够滋润,涂完没多久皮肤就干巴巴的,换了含保湿成分的防晒后,这种情况改善了很多。
混合性皮肤:轻薄质地+分区护理
混合性皮肤的朋友可能会觉得比较麻烦,脸上不同区域的肤质不一样。混合偏油型的,T区油腻,毛孔粗大,有黑头,其他地方是中性皮肤;混合偏干型的,T区油,脸颊等地方干,可能还有红血丝、敏感等问题。
对于这种肤质,建议选择质地轻薄的防晒霜,还可以分区护理。黛珂多重防晒乳的乳霜质地柔滑,很好推开,适合全脸用,能平衡T区和两颊的需求。要是T区出油严重,理肤泉绿标防晒霜可以试试,它添加了控油因子,能调节T区油脂分泌,同时保持全波段防护,两颊可以搭配滋润型产品。
我认识的一个混合性皮肤的博主,就是这么做的,皮肤状态一直保持得不错。
敏感性皮肤:温和安全是首选
敏感性皮肤的朋友,皮肤比较娇贵,容易受到外界刺激,出现红斑、丘疹、瘙痒等问题。这类肤质选防晒,温和安全是首选,优先选含有物理防晒剂(二氧化钛、氧化锌)的产品,它们通过反射紫外线来减少刺激。
芳珂倍护防晒霜就很不错,不含酒精、香料,成分简单温和,适合敏感肌。要是皮肤不稳定,雅漾清爽防晒乳也可以,它的配方经过严格安全测试,质地轻盈,保湿力强。
需要注意的是,要避免含酒精、香料及化学防腐剂(如氧苯酮)的产品,使用前最好先涂保湿霜,缓冲一下刺激。我闺蜜是敏感肌,之前用了普通防晒过敏发红,后来换了专为敏感肌设计的物理防晒,就没再出现这种情况了。
按场景挑选防晒霜
除了肤质,咱们所处的场景不同,对防晒的需求也不一样。
日常通勤:轻薄+兼容妆容
日常通勤的时候,大部分时间在室内,偶尔在室外停留时间短,这时候选防晒更看重轻薄、不油腻,最好和后续妆容兼容。防晒指数选SPF30-50、PA 的就可以,既能抵御紫外线,又不会给皮肤造成负担。质地选乳液状或凝露状的,容易推开,上妆也不容易搓泥。
像某品牌的清透防晒乳,质地水润,成膜快,还有提亮效果,很适合日常用。我每天上班涂这个,既防晒又不影响上妆,皮肤一整天都很清爽。
户外运动:高防护+防水防汗
户外运动时,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,还容易出汗,这就需要防晒霜防护力强、防水防汗。防晒指数得选SPF50、PA 的高倍数产品,最好有防水防汗功能,确保出汗或遇水后防晒效果还在。部分产品还添加了抗摩擦配方,减少防晒膜脱落。运动结束后,记得用专业卸妆产品清洁,避免防晒残留堵塞毛孔。
我上次参加户外登山,用的理肤泉大哥大防晒霜,防晒指数高,防水防汗好,没被晒伤,不过晚上用普通洗面奶洗不干净,后来用了卸妆油才彻底清洁。
海边度假:超强防护+防水
海边度假时,紫外线强度比普通环境强很多,海水和沙滩还会反射紫外线,对皮肤伤害更大。所以必须选防护力强、防水效果好的防晒霜,防晒指数SPF50、PA 是必须的,成分上优先选含二氧化钛、氧化锌等物理防晒成分的产品,能在皮肤上形成保护膜反射紫外线。
防水性能好的防晒霜,多次下水也能维持效果,不过质地可能较厚重,使用后要仔细卸妆。我有次去海边带了普通通勤防晒,结果半天就被晒红了,后来换了高倍数防水防晒才好一些,从那以后我就知道海边一定要选对防晒,资生堂蓝胖子防晒霜就不错,防水性能佳,能在水中长时间保持效果。
室内办公:低倍数+保湿
别以为在室内就不用防晒了,紫外线能透过窗户玻璃,室内的灯光、电子屏幕产生的蓝光也会加速皮肤老化。室内办公选SPF20-30、PA 的防晒霜就行,既能防护又不会负担太重。室内环境干燥,可选含保湿、舒缓成分的,比如透明质酸、芦荟提取物等,在防晒的同时补水,缓解干燥。
我在办公室就用一款含透明质酸的低倍数防晒,既能防晒又能保湿,皮肤一整天都不干燥。
看懂防晒指数
可能很多人还不太懂防晒指数。防晒化妆品的防晒功效用防晒指数(SPF值)和防晒等级(PA)表示。SPF值代表防UVB(导致晒伤)的能力,根据皮肤的最低红斑剂量确定。我国规定,SPF值高于30,减去标准差后仍大于30,最大标SPF30。SPF值越高,防护效果越好,比如SPF30能防大概96.6%的UVB,SPF50能防约98%的UVB。
打个比方,在某强度阳光下暴露30分钟会晒伤,正确足量涂抹SPF15的防晒霜,可将晒伤时间延长到15×30分钟,也就是450分钟。PA值代表防UVA(导致皮肤老化和色斑)的能力,用“”表示防御级别,“”越多,防止长波紫外线效果越强。PA 表示延长晒黑时间2-3倍,PA 表示4-7倍,PA 表示8-15倍,PA 表示16倍以上。
不同场景要根据紫外线强度和需求选合适的防晒指数,日常通勤选SPF30、PA ;户外活动选SPF50、PA ;室内办公选SPF20-30、PA 。
避开防晒误区
关于防晒霜,大家还有不少误区呢。
误区一:价格越贵越好
有人觉得价格越贵越好,其实不一定。价格高的不一定适合自己,比如一些大牌防晒,添加了昂贵成分,但对某些肤质可能是负担。
我朋友小C花大价钱买了一款知名品牌的高价位防晒,结果因为成分不适合她的敏感肌,导致皮肤过敏发红,后来换了一款价格相对较低但专为敏感肌设计的防晒,皮肤问题就解决了。
误区二:只在夏天和强光时防晒
还有人觉得只在夏天和阳光强烈时需要防晒,实际上,紫外线全年都有,即使阴天,云层只能阻挡部分紫外线,UVA仍能穿透云层伤害皮肤。我有个同事,冬天出门从不涂防晒,结果一段时间后发现脸上的斑变多了,去咨询医生才知道,冬天不防晒,紫外线同样会对皮肤造成伤害。
正确使用防晒霜
光选对防晒霜还不够,使用方法也很重要。
用量要足:一元硬币大小
涂抹量要足,面部每次大约用一元硬币大小,用量不足,防晒效果会大打折扣。涂抹时要全面覆盖,额头、脸颊、鼻翼、下巴、颈部这些地方都不能放过,避免出现防晒死角。
时机要对:出门前15-30分钟
涂抹时机要对,出门前15-30分钟涂抹,尤其是化学防晒霜,需要时间让防晒剂与皮肤充分结合,达到最佳效果。如果长时间在户外活动、大量出汗或游泳后,一定要及时补涂,维持防晒效果。
选对防晒霜,要综合考虑肤质和场景。油性皮肤选清爽控油型,干性皮肤选滋润保湿型,混合性皮肤分区护理,敏感性皮肤选温和安全型;不同场景,像日常通勤、户外运动、海边度假、室内办公等,要选合适防晒指数和功能的产品。正确选择防晒霜,不只是为了避免晒黑晒伤,更是对肌肤健康的长期投资,能有效预防皮肤老化、色斑等问题,让肌肤保持年轻状态。
未来,随着科技发展,防晒产品可能会更智能化、个性化,根据不同肤质和场景,研发出更精准有效的产品,为我们的肌肤提供更好的保护。
参考资料:
【1】《葛林若:防晒选不对,努力全白费!不同场合防晒霜挑选指南》;
【2】《防晒指数是什么意思》;
【3】《选购合适的防晒产品,看这篇指南就够了》;
【4】《根据皮肤状况选择适合的防晒产品》;
【5】《户外、通勤、室内如何选防晒霜?皮肤科医生详解要点》;
【6】《SPF科普-天气生活》;
【7】《不同肤质防晒霜挑选全攻略:成分解析避坑指南一篇看懂》;
【8】《如何挑选防晒霜等级-女性生活常识》;
【9】《同仁医院医生教你这样选购防晒霜》;
【10】《防晒霜怎么选?不同肤质防晒攻略,避坑指南来了!》;
【11】《什么是防晒指数》
盛达优配-配资网站平台-配资查询平台-专业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